蹴鞠(cù jū),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甚至国家军队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技能和体育运动,也就是今天足球的起源,它作为汉族重要文化影响了其它民族,直至渐渐传播至世界。
事实上,蹴鞠的产生及这项运动的形成和发展,从出土文物及其它历史文献方面看,中华最大的盛世繁华时代黄帝就已经推动这项运动了。 至少,《
战国策》和《
史记》对蹴鞠记述更加详尽了。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,齐国都城临淄已经非常流行蹴鞠活动,后者则记载,蹴鞠当时已经作为国家军队训练士兵的重要体能和技巧训练项目了。考察评估兵将体能的方式,“蹹鞠,兵势也,所以练武士,知有材也”。《史记·
苏秦列传》,苏秦游说
齐宣王时形容临淄:“临淄甚富而实,其民无不
吹竿、
鼓瑟、蹋鞠者”。蹴鞠又名“蹋鞠”、“
蹴球”、“
蹴圆”、“筑球”、“
踢圆”等, “蹴”即用脚踢,“鞠”系皮制的球,“蹴鞠”就是用脚踢球,有直接对抗、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。
战国以来,蹴鞠历经千年发展,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,直至清代中期最终在中国逐渐消亡。
2004年初,
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,“蹴鞠”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。
[1]